經常吃牛肉的朋友會發現,有些牛肉上會泛著綠光,不同角度看起來還會五彩斑斕的像是孔雀的尾巴。遇到這種牛肉,人們第一反應是覺得這牛肉是不是壞了,是不是加了添加劑,你是會吃下去還是直接扔掉?
大概會有很多人會扔掉泛綠光的部分,吃掉好的部分,畢竟牛肉還挺貴的。近年來,這種肉在市場上經常出現,但是并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,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不只是牛肉,羊肉也出現過這種問題!2018年,陳女士在飯館吃飯時發現,發現羊肉上面竟然有橘色和綠色的光,餐廳人員告訴她這一種正常的現象,但是并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呢會出現這種狀況?
陳女士不放心,就向市場監督熱線反映這種情況。而屠宰管理所所長表示這種泛綠光的情況更多的出現在瘦肉上,可能是牛羊飼養過程中磷含量過高引起的,但是經過抽樣檢查發現并沒有磷含量超標的現象。
那這種綠光到底是什麼呢?它是什麼造成的呢?其實這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,如果將牛肉對光的角度改變一下,你就會發現這種綠光消失了,這證明這塊肉是安全的,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放心吃了。這是一種物理作用,被叫做光柵效應。其實牛肉上泛的光不只是純粹的綠色,更像是彩虹色,因此這種肉也被叫做彩虹肉。
看到這里,很多人就會更迷惑了,光柵效應是怎樣形成的呢?彩虹肉又是怎樣出現的呢?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。
肉是由蛋白質、礦物質以及脂肪組成的,這些成分都會有自己的化學性質。動物的肌肉組織和電纜相似,再將肉切開后,肉的肌纖維也會被切斷。這種情況下,切開的斷面上就會出現規則的凹凸結構,當在一定的角度有光線照射到肉上時,光就會被反射,這樣就形成了光柵效應。
我們就能看到肉上面反射出綠色的光,其實不僅僅是綠色,還會反射出藍色、紅色、黃色各種顏色的光。這種光柵效應不只會出現在肉上,光盤上反射出來的光,泡泡上的光都是由于光柵效應。
不是說所有的肉都會形成彩虹肉,其實很多人在吃鹵肉、腌制好的肉以及牛肉面時,會更容易看到彩虹光,因為這些肉長時間在湯里煮,吸收了足夠的水分,更容易反射出光。
熟食店的肉都會使用高速切片機,切好光滑的表面更容易反射光,因此熟食店買的肉會出現彩虹光,家里自己切的就很少見。當然, 并不是說所有泛著綠光的牛肉都是好的,也有可能是牛肉真的變質了。
那我們怎樣去區分我們吃到的是彩虹肉還是變質的肉呢?像以上所說的這種情況,只要換個光線,就會發現綠光消失了,畢竟它只是在一定光線下反射出來的顏色,所以如果發現綠光會消失,那就說明是可以吃的肉。但是如果是那種暗淡的綠光,沒有光澤,不管怎樣變換方向,都還能看到綠色的,這種肉就是變質了。
也可以通過氣味來判斷肉是否變質,如果表面已經有明顯的綠色,聞一聞味道有沒有發生變化,聞到明顯的酸味或者臭味,那就不能再吃了。如果是沒有異味,散發著肉香的就可以放心食用,如果看不出來也聞不出來,就可以嘗一嘗。也就是說,如果是有異味,肉的表面有粘液,同時又沒有彈性,那就是已經變質了。
還有另外一種情況,明明已經放在冰箱里保存了,但是拿出來之后牛肉變成了綠色,這種情況是牛肉含鐵量較高,產生了氧化反應,這樣的牛肉已經被細菌污染,不能再食用了。買回來的牛肉如果不立即食用,建議用密封袋進行密封保存,放在冰箱冷凍,以免因為儲存不當造成變質。